焦虑、抑郁、失眠……春节临近,你中招“年末综合征”了吗?

网站编辑小A 阅读:666 2024-01-23 13:35:22 评论:0

1080.jpg

春节越来越近了许多人在压力和焦虑中期待假期职场人士忧虑业绩完成情况学生因为期末作业和考试“熬夜秃头”还有单身青年备受“催魂”困扰已婚人士又深陷家庭关系的斡旋难题……

“年末综合征”带来的疲劳焦虑抑郁迷茫乃至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生理症状失眠消化道不适心血管疾病等等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2023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在近20万人次的调查样本中抑郁风险检出率为10.6%,焦虑风险检出率为15.8%,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高度相似。可见不只在年末抑郁和焦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主任医师李卫晖教授从医数十年与无数抑郁症焦虑症患者打过交道她发现抑郁与焦虑常常出现共病现象且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依然存在焦虑等残留症状难以获得理想治疗效果,打击其治疗信心

准确识别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技能“但当你达到了药物治疗的标准时不要忌讳就医抑郁症是可以治疗治愈的抑郁症千人千面,每个人的症状和用药感受不尽相同,精神科医生会为你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李卫晖说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寻求精神科医生帮助

最近李卫晖教授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位抑郁症复发的大学生患者

“这个学生休学治疗了一段时间复学后状态勉强还行最近要准备期末考试了抑郁症又复发申请了缓考

这并不是孤例近期医院精神科收治了不少不堪考试压力而抑郁的大学生也有一些是中小学生在近些年进校园的精神卫生科普活动中李卫晖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压力陡增并且缺乏抒发压力的渠道

抑郁焦虑情绪与很多因素有关李卫晖介绍气候和节律的确会影响心情深秋初冬时节昼短夜长日照不足人们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容易情绪波动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因素例如面临考试压力业绩考核压力等等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焦虑的发生率更高在应激情况下焦虑往往最先表现出来当然,抑郁也与压力有关

不过我们常说的焦虑和抑郁仅是不良情绪而医学意义上的抑郁涵盖的症状维度更广

在临床医生看来临床意义上的抑郁症状相当广泛抑郁症患者不仅仅是“心情不好”还包括兴趣或快感的缺失、注意力不集中不想说话缺乏正性情感活动减少甚至包括失眠早醒等等相关症状往往需要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才能临床诊断为抑郁症关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判断涉及到对社会功能的考察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能力下降越明显抑郁症越严重

“普通的焦虑情绪表现为比较单纯的‘担忧’但病理性的焦虑有担忧有不安有恐慌也有害怕还有身体上感觉上的焦虑。比如心血管系统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难还有泌尿系统的尿频尿急包括肌肉的颤抖……这些都是焦虑症状”李卫晖介绍李卫晖提醒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无法自己调整,一定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不要“忌医”也不要“硬撑”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将会判断病情的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提高主动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多

抑郁焦虑共病率专家提醒个体化用药很重要

抑郁与焦虑常常被同时提起李卫晖说抑郁症与焦虑症就像孪生兄弟拥有共同的致病机制不少抑郁症患者也有焦虑症状,二者共病率非常高而抑郁共病焦虑相对来说治疗难度更大

“治疗难度大”体现在接受治疗后易存在焦虑快感缺失等残留症状残留症状会让患者怀疑治疗效果,不少患者因此依从性降低不信任医生甚至自行停药导致复发残留症状也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无法正常工作降低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如果将来反复发作也将影响大脑认知功能治疗起来更困难

李卫晖常常遇到因残留症状复发的病人焦虑症状的患者往往多思多虑敏感多疑要求完美我们用药物控制部分患者仍有残留症状每当某些应激事件发生很容易因此复发前几天一名患者来李卫晖的门诊复查称自己发作时“心跳加快呼吸不过来”甚至一次性服用了20药物以缓解这令李卫晖非常吃惊

此外,80%的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恶心呕吐头昏体重增加性功能受障碍等患者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一样一些女性患者在李卫晖开药时特意询问能否避开会使体重增加的药物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她会满足患者的要求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个性化地去选择疗效全面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是最佳的方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抗抑郁药物陆续出现在市场上李卫晖特别提到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抑郁创新药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这个药上市已经一年多临床应用下来效果不错不同于传统主流的抗抑郁药物仅针对5-羟色(5-HT)、去甲肾上腺素(NE)若欣林瞄准5-HTNE、多巴胺三神经递质对三者均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调控更全面

李卫晖介绍若欣林增加了对多巴胺的干预促进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更好,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使治疗进入良性循环临床研究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

李卫晖提醒正处在压力和焦虑中的人们,要学会识别和管理压力“当我们预感到某件事情对我而言压力很大我们可以提前干预比如提前找到一个应对策略不至于遇事慌乱也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压力过度后提醒自己转变思维和认知进行自我疏导和调整适当运动规律生活如果出现了无法自己调整的情况应该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来源:【潇湘晨报】

本文 K19康复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qwn888.shop:19999/?id=19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